陈光俊: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时间:2024/12/2 9:34:05|点击数:
准确把握发展未来产业的实践要求,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出明确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落实《决定》强调的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供给等重点任务,准确把握发展未来产业的实践要求,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发展命题。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可能成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后天”的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一是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当前已有大量的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和进入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对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在广度、速度、精度上不断提升,为开辟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提供关键支撑。二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动了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重大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产业赋能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能够有效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增强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技术基础。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而让我国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深入落实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重点任务。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优化规划布局、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制度供给,当是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加强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未来产业具有技术的多路线迭代性、发展的巨大成长性、孵化的高风险性。因此,应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超前谋划、科学布局未来产业。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事关未来产业发展成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和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前沿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实现整体突破,引领技术变革方向。建立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建立丰富开拓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机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三是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金融支持是支撑前沿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构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推动政府相关机构、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强对未来产业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应用场景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优化风险拨备资金等补偿措施。未来产业发展的有序性、稳健性,培育与治理至关重要。
准确把握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实践要求。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当今全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握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的实践要求,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走深走实走强。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哄而上。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形态多样,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难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必须坚持从本地区现有“家底”出发,防止搞大呼隆、一哄而上、泡沫化那一套,立足自身发展目标、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特点,有选择、有先后、有重点地发展适合本地区环境和资源比较优势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二是坚持稳中求进,防止急于求成。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要有战略定力和耐心。从科技创新、产业成长的路径和规律看,一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从重大突破到产业化,一些未来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强,往往经历过长时间的成长过程。从社会发展规律看,由于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总会层出不穷,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的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也不会一劳永逸。因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谨防急躁冒进。三是坚持齐头并进,防止“单打一”。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在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推进中实现发展,不能只简单地强调未来产业发展,而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弃之不顾。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新与旧”“新与新”的关系,决不能把传统产业当作“低端产业”“过时产业”简单退出,或只顾未来产业的发展而忽视新兴产业的建设,要坚持新旧融合互促,“新”“新”协同发力,推动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齐头并进,在“老树吐新芽”“新树发新枝”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作者系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党组成员、副院长)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