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杨晶: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时间:2021/3/26 9:07:43|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丰厚精神财富赋予了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汲取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一、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一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善于汲取历史智慧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深刻领悟理想信念,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前进的重要精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接续奋斗的历史。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奋勇前进。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面对生死考验和残酷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斗志昂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而这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怀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在绞刑架下,李大钊发表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因为他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夏明翰临刑前写下气壮山河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在给母亲的遗书中,他写到“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方志敏在狱中受尽酷刑,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从1921年至1949年,总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和平时期,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辛勤耕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鲜红党旗上写下忠贞不渝,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前进的道理上,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二、从党史学习教育中牢记初心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篇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和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各个阶段的全部历程。从最初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发展壮大为一个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依然风华正茂,其原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执政基础在人民,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然的,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望百年历程,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党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推动着我们的事业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追溯、铭记和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三、从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弘扬伟大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首创精神的思想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发展演绎的重要源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代表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和革命政权建设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这些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独特民族特征的伟大革命精神,汇聚成中国精神、凝聚成中国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政党更是离不开精神的滋养。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要在伟大精神的感染下、影响下,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一代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发扬光大,努力开拓干事创业新局面,续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篇章,让红色精神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新风采。

  四、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百年党史博大精深,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百年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是我们极为重要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要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优良作风。我们要像先辈们那样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自觉加强政治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光荣传统。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善于学习和总结是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在党史中汲取接续奋斗的智慧和力量。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我们要在接续奋斗中、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发扬好、运用好。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提升党内团结的科学方法。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新,继续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执笔: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晶)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