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科研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时间:2006/12/7 9:39:26|点击数:
一、“十五”期间科研事业的回顾
“十五”期间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对我院发展的要求,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提出并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建支柱、保重心;造名家,推精品;稳人心、创辉煌”二十四字建院方针和建设“四个重要基地”:云南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和宣传的重要基地;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云南省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的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科研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服务等各项工作。在科研工作中,整合力量、集中资源、突出重点,通过打造“品牌”、生产精品、造就名家,增强了科研实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得到加强;民族学、东南亚、南亚研究、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文献学、方志学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一批重要成果,编撰出版《云南蓝皮书》、《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丛书》、《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学者研究文库》等三大系列丛书,《云南宗教系列志史》、《云南民族志丛书》等重大研究项目获得立项并已出版部份成果。科研人员锐意创新,出版、发表了大批有学术创见的著作与论文,向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了一批决策咨询报告和参考资料,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产生了重大社会反响,全面推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在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上,批准成立了十六个院所级工作室与研究中心,进一步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效益。
在各项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首先是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物质保障等困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的影响仍然较为突出;其次,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科研经费、物质条件、激励机制等科研支撑能力仍然较为“脆弱”,面对来自高等院校等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面临人才、成果流失的不利局面;第三,学科研究的整体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改革有待深化,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四,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现有基础条件和综合实力与国内发达省区地方社科院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大了我院创建全国一流的地方社会科学院的艰巨性。
在面临挑战和困难的同时,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的发展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存在着自身巨大的潜力:一是中央与省委相继出台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省委、省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视不断加强;二是云南省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加快,为云南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运用与发展空间,诸多困扰云南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难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破解的智力支持;三是云南有发展诸多特色学科的区位、地缘、研究基础优势,为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造国内外一流的研究业绩、获取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提供了条件;四是在几代社科工作者的长期努力下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及国际交流的良好局面,具有了空前的无形资产,为我院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形成了一支在新时期勇于创新、学术造诣较深、学科涉及面广的专家队伍,成为创建一流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坚实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科研事业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密结合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四个重要基地建设和职工的全面发展,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努力发扬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发扬艰苦奋斗、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推动学术繁荣和学术发展,把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地方社会科学院,更好地服务于云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十一五”期间科研事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1、科研事业发展总体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院“二十四字”建院方针和把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建设成“四大基地”的目标,推进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人的全面发展,使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成为更有利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创新型组织”,成为更适合职工全面发展的“生活—工作”平台,实现事业兴旺与个人发展同步,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协调,个体与个体关系和谐的双重建院目标。在科研发展方面着力体现中国风格、云南特色,着力创新、提高,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项目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把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建设成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具有一支创新型研究队伍、拥有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2、科研发展方向
坚持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科研服务社会、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宗旨,研究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大项目,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研质量水平为导向,多出优秀科研成果。立足云南省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加强对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及时的决策咨询服务,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参谋。加强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夯实研究基础,使各学科的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与基础研究支撑。鼓励与培育新兴学科,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的理论与现实热点,努力使学术研究在一些方面能与国际国内学术界瞩目的学术问题有对话的机会,进而在国内国际学术界产生影响。
3、科研发展目标
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和科研创新,进一步突出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与科研重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进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使民族问题研究、东南亚及南亚研究、社会发展研究、经济和农村发展研究、宗教问题研究、西南历史文化研究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在一些方面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民族文化、东南亚、南亚、农村发展等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推出一批省内、国内一流的精品成果;培育创新团队,培养和造就一批国内省内一流人才;推出一批重大科研工程,建立有效的创新与激励机制,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构建适应科研工作需要的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馆、信息网络和社会化的后勤保障体系。根据省委的要求建设好东南亚南亚研究院。
四、“十一五”期间的学科建设
结合云南省情,进一步突出云南的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大力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和民族学、东南亚与南亚、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研究方向建设;加强各学科基础性研究,鼓励和支持其他学科的发展,培育和扶植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增强学科的决策咨询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加强对全省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的研究。
以各学科下的研究方向建设及新兴学科建设为重点,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能提升院创新能力、主攻方向明确的二级学科作为重点研究领域。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将在现有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设2-3个新的重点学科。在每个重点学科中遴选并重点建设1-2个重点研究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批重点研究领域。每个重点研究领域设立一批支撑性研究项目,设立学科带头人,力争产生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专家、部份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专家,一批研究成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走向国际,塑造一流的科研品牌,建设一流的基地与人才队伍,推出一流的学术成果。
继续推出并落实重点学科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强化各学科的基础研究,为各学科的发展夯实基础,为社会提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品。
增强学科的决策咨询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大力加强对当前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及国际问题的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积极开展横向协作和跨学科方面的研究,快速、及时地为省委、省政府报送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社会化,扩大学术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
五、“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
1、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与云南的研究。结合云南省情,开展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在云南的建设研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
2、科学发展观与云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开展对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研究。
3、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开展云南边疆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云南经济转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4、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开展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民族文化保护、村镇文化产业建设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5、云南民族和宗教问题研究。加强对云南民族问题现状、跨境民族、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云南宗教文化资源调查、云南宗教文化产业规划、宗教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完成院已立项的重大项目《云南民族志丛书》、《云南宗教系列史志》的编撰与出版。
6、云南边疆历史文化和文献整理研究。加强对云南边疆政治、经济、环境、文化史的研究,参与“云南通史”的编撰。选择有较高价值的云南历史文献进行点校。
7、东南亚、南亚研究。加强对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重大问题、东南亚跨境民族、东南亚、南亚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当代东南亚国际关系与区域合作、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战略、GMS和云南参与GMS合作、东南亚与南亚势态对云南的非传统安全的影响,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的研究。
8、培育和扶持新兴交叉学科。积极支持边疆社会问题、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社会性别、旅游产业与文化、社会文化与热点社会问题等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这些学科加以扶持,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加强“四个基地”、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工作室的建设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机构改革和调整,整合院内外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强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工作室的管理与建设,建立高水平研究基地和中心,实现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工作室的和谐发展,构建体现院研究特色和水平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组织,积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影响。
1、加强“四个基地”建设,增加“基地”建设投入,整合全院的资源和力量,协调好研究所、研究中心、工作室在科研方面的关系,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和学术交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科研发展平台,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基地,使“四个基地”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加强研究所建设。在院的领导下,加强研究所的民主管理建设,充分发挥研究所职能,保护、发挥、调动本单位科研组织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与地方有关研究院所以设立研究基地合作进行研究等方式,建立较为紧密的对口联系,整合所内外科研资源,组织开展学科建设、重大学术活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本单位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凝聚力,提高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在同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密切与院内其他所处室的联系,接受机关职能部门对落实完成院下达任务的监督。加强与研究中心、工作室之间的管理与协作。努力创建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所。
3、建设好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根据省委的要求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对东南亚南亚的研究,针对云南省对外开放与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前沿性的学术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突出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及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4、提高研究中心和工作室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在学术上有优长、有特色、有较强创新能力、有较高声誉的研究中心和工作室。积极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室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合工作室内外、甚至是院内外的科研资源,争取更多的国内和国际研究项目。支持工作室与研究中心持续高效地从事科研活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推出精品成果。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国家和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公益性事业单位建设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作用、促进全院事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深化改革,拓宽渠道,创新机制,优化结构,稳定、壮大全院职工队伍,为实现“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从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1、健全、完善用人制度,用活用好现有人才。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劳动合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年度考核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为全体职工施展才干提供事业平台,激励现有人才为繁荣和发展院的各项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院后备干部队伍,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加强技术工人梯队队伍建设。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职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支持职工提高学历,学习深造。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出国深造。
5、紧密围绕省、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对引进人才从事的重大攻关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努力创造条件,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软硬环境。
八、加强对内对外学术交流
1、扩大与国内社会科学院兄弟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在承办、参与好相关的协作会议的同时,主动进行资料、人员、科研项目的交流与协作,院科研组织部门及各研究所都应制订交流的计划,积极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积极有序地推进学术交流工作。安排一定的经费有计划地邀请国内有造诣的学者到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指导科研工作。
2、在完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国际交流与合作上一个新台阶。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都应主办一到二次有较高学术水平、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会议。鼓励各研究所及工作室、研究中心积极主办国际会议,对成功主办国际会议的单位给予奖励。办好与泰国西北大学合作的“中泰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心”,利用这一项目推动院的国际合作教育与东南亚资料中心的建设。利用省财政资助的国外院士讲学专款,邀请有影响的国外学者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对国际交流中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加强民族研究、东南亚与南亚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九、加强与州市分院分所科研协作机制的建设
使院与州市分院分所之间的科研协作机制更加完善,关系更加紧密有序。要完善与地方分院分所的信息沟通工作,使院与地方分院分所的信息沟通全面、畅通,加强对州市分院分所科研业务的指导与协调。协调州市分院分所召开好每年一次的科研协作会议。将州市分院分所的科研成果纳入院成果登记,每二年组织一次对地方分院分所的研究评奖工作,评选分院分所先进单位。鼓励院内组织的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地方分院分所的科研人员参与,鼓励与州市分院分所共同申报各级研究项目。进一步完善州市分院分所的对口科研协作机制,争取条件省地合作在地方建立相应的研究基地。
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继续做好“云南蓝皮书”、“小康丛书”、“研究文库”三大丛书,巩固院级科研平台。在近年来三大丛书所取得业绩与社会影响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三大丛书的撰写与出版工作,提高丛书的水平和质量,扩大丛书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一平台保障各研究领域成果的出版。
实施基础研究建设工程,支持部份基础研究学科构建研究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学科的建设与转型。
重点办好《云南社会科学》,在提高编辑质量的基础上支持《云南社会科学》提升组稿水准与学术影响力,使其成为云南最有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继续支持办好《华夏地理》杂志,使之成为著名品牌期刊。办好《东南亚》杂志,提高杂志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影响力,使文稿、编辑、印制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加强《云南社科动态》、《云南社科要报》、《舆情信息》等反映我院研究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增办不定期的《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研究报告》,使其在转化科研成果、服务政府与社会、宣传院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一、改善科研基础设施改进行政后勤工作
加强硬件建设,建成“云南社会科学院科研大厦”,改善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的科研和办公条件,奠定建设全国一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全国一流地方社会科学院的物质基础。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确实增强科研工作的后勤保障能力。
十二、加强院图书馆和院信息化建设
实现全院办公自动化,将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网站建成省内乃至国内都有影响地方社会科学信息平台。推进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完善功能、做好服务,把院图书馆建设成特色鲜明、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以院内科研服务为主、同时向社会 开放服务的具有数字化内涵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
十三、建设科研创新体系
尽快着手建设米兰体育(中国)官方网站,MILAN SPORT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具有特色的科研创新体系,从制度上保障科研创新工作,使之成为科研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1、提出科研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科研机制,通过科研创新工程使我院的研究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科研机制充满活力、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产生有较大学术与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
2、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新的科研激励工程。进一步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扩大院有限的资金在科研工作中的创新出成果与激励的效应,以院资金为杠杆,激励科研人员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激励科研人员多出精品性成果。做到对吸引重大项目资金、国家及省重要科研项目及取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对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成果优先给予出版。鼓励扩大合作研究,提供咨询服务、进行成果转让等形式争取社会各界和个人对我院科研事业进行支持。
3、实施基础研究工程,扶持基础学科创新。在“十一五期间”分步扶持部份学科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通过重大基础性项目的实施,夯实基础研究,同时使院需要建设的学科通过基础研究工程得以形成。
4、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取得有影响的成果的人才得到奖励与彰显的机制。建设公平竞争、以有为图有位、不论资排辈的人才成长环境。
十四、加强离退休干部学术工作
以离退休干部学术委员会为科研组织主体,调动老专家的科研积极性。组织出版好离退休专家学术丛书,根据现有专款每年出版五种。离退休专家的科研成果纳入院科研成果登记并给予与在职科研人员相同的登记奖励。鼓励各研究所在组织科研项目时积极吸纳离退休专家参与。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由院党组书记、院长总负责,由分管领导分别联系协调各重点学科发展和建设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加强院党的组织建设,为“十一五”科研规划的实施、为实现院的“双重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使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进一步发挥院学术委员会、院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院科研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及服务素质。
4、深化改革与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科研的宏观管理和微观运行机制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设更有利于科研发展与人才成长的机制。要形成制度与学术环境,促进科研人员学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使取得有较大影响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对院的学术和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彰显。
十六、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民主党派、离退休干部等方面工作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女、民主党派、离退休干部等工作的领导,改善其条件,为这些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工会、共青团、妇女、民主党派、离退休干部等工作部门与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为构建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院服务,在实现院的双重发展目标中发挥有力、高效的作用。
来源/作者: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