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召开

时间:2018/10/17 16:22:35|点击数:

  10月1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出席论坛并讲话,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主持论坛开幕式。

  王京清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历史将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手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理想、涵养道德、砥砺品性、奋发有为,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书写好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

  王京清强调,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转型,浮躁的社会风气逐渐影响科研学风,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不良学风和学术腐败关乎整个学界的伦理,必须建立健全惩戒监督机制、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推动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

  王京清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学术研究融入到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而行,在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做学问中成就“大我”。要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学术腐败,汇聚起学术界崇德向善、追求真理、积极创新的学术品格和道德精神。

  张江汀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石,只有恪守道德,树立优良的学风,哲学社会科学才有价值,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不断繁荣发展。张江汀提出,要更加注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要更加注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贡献;要更加注重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科研道德养分,自觉担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注重严以治学,形成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作大会交流发言。

  顾海良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因此,要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诚信建设中,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

  韩庆祥表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学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界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关注、研究新时代。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阐明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这是学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生长点。

  张宇燕结合国际问题研究谈到,优良的学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直面国家需求,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国际问题研究学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经常想着国家安危、国家发展。如此,道德和学风建设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童世骏谈到,教师在教育和科研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形象对学风建设起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普通公众的接触较多,对于举旗帜、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而言,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更具有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

  张述存表示,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包括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学风建设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负起历史使命,要以深厚的学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精神品格引领风气,在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伟大事业中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崔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主持,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等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承办。来自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