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强化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担当

时间:2020/8/11 15:50:54|点击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迅速崛起。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媒体亟须破解的难题。为此,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主流思想的宣传者

  不管是在融媒体时代还是在纸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是主流思想的宣传者这一角色都不会改变。与一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不同,学术期刊要以学术的方式宣传主流思想。编辑要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宣传行为,要在促进学术思想繁荣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立为主、立破并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编辑作为期刊的把关人,承担着增强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崇高使命和光荣任务,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学术期刊的作者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其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因此,学术期刊的导向正确与否将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学术期刊编辑要立场坚定,导向正确,充分考虑到文章可能产生的宣传效果及社会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取舍。编辑要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中心出发,积极做好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成果的传播工作,着力选择和刊发那些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好文章,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更好地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国家语言文字安全的维护者

  编辑是国家语言文字安全的维护者,这是学术期刊编辑“日用而不觉”的重要角色。只是这一角色很容易被忽略。实际上,编辑承担着规范汉字使用、维护汉语语法规范、尊重汉语表达习惯与汉语思维特征的重要职责,关系到国家语言文字安全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当前,国家的语言文字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编辑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当前,新兴的网络语言充斥于新媒体空间。网络语言的建构往往无视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汉语言文字的稳定性、规范性带来很大挑战。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下,会对受众的语言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容易使受众将这些错误语言当作规范化语言,这将严重影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用。

  汉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坚实的心理屏障。学术期刊是一种学术媒体,媒体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它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必须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领者。某个词语的发音、某个字词的搭配,甚至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媒体的用法是人们眼中的“标准答案”。学术期刊以传播学术思想为己任,以学术性和严谨性为突出特征,更应该是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编辑日常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修修补补,本身就是在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使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事关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凝聚力、弘扬民族文化的大事。编辑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切不可妄自菲薄。

  先进学术文化的传播者

  交流和传播学术文化是学术期刊赖以安身立命的基本职责。先进学术文化的传播者,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角色。当前,这一角色需要进一步强化。

  编辑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个别文章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以所谓“考证”“还原”虚无历史,通过一些所谓的“新材料”“新发现”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进行“重新认识”,质疑既成共识,颠覆正统说法。个别文章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把西方理论当作解决中国问题的先验标准,把西方的理论或实践作为论证中国问题的主要依据而无视中国传统。还有的文章打着“学术创新”“文化反思”的旗号,解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摇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根基。编辑要保持清醒的学术理解力和判断力,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慧眼,通过对文稿的判断、取舍、修改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学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编辑要自觉、主动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结合起来,有意识聚焦那些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的学术成果。编辑要多进行调查研究,在对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发现、提炼学术命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组稿,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学术论题集中编发,引导学术界展开深入研究和讨论,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同一问题发表不同观点,通过学术争鸣,帮助人们解疑释惑,明辨是非。要注重宣传那些深刻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章,重点推出能够对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的服务者

  从行业属性上看,学术期刊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传播创新知识、推动思想交流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属于学术服务业。但学术期刊界并不甘心于此,而是赋予自身崇高的使命,经常以引领学术研究、评价学术成果、培养学术新人等职责为己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术期刊必须做到不忘初心,回归服务学术这一行业本性,学术期刊编辑也应将服务学术作为职业本性。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泛滥与匮乏并存。人们每天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但真正需要的、专业化的深度信息却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如何快速、高效地从海量的学术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难题。研究者迫切需要有人对海量的、杂乱的学术信息进行筛选、分析、重组,提供深度化的、专业化的学术信息。学术期刊编辑与学术界关系密切,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非常适合扮演这一角色。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即时化的学术服务,可以成为学术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学术期刊之间竞争的加剧、期刊改革的推进以及新媒体的挑战,这一角色定位更加重要。

  在未来发展中,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在如何满足读者需要、赢得用户的信赖方面大有作为,体现出独立价值。在现有基础上,编辑可以结合自身期刊的优势,为特定学术研究群体提供精准的定向服务,如学术成果的发表与传播、学术信息的推送与私人订制、学术议题的设置、举办学术活动等,也可以对相关学术资源进行优选、整合,主动研发高质量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学术服务。学术期刊编辑要主动适应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服务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思维转型,树立“内容为王,服务至上”的新观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的出版形态开始由传统的纸质媒介形式向全媒体出版转变。学术期刊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通过多媒体交互页面,将自己打造成为集成果发表、学术资源检索、学术评价、学术动态、互动社交、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的、跨屏的学术服务门户,为学者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