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南:全面激发迈向致富路的内生动力
时间:2020/5/15 17:18:09|点击数: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举世瞩目,意义重大。脱贫攻坚收官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是全体中国人民迈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起点,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优势的重要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收官年并不意味着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扶贫能够稳定持续下来,并不意味着脱贫后不会再出现返贫现象,并不意味着贫困治理风险的消失和乡村振兴任务的完成。
按照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脱贫攻坚的对象是贫困群众的贫困生活状况,根本上在于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生活状况的内生动力。因此,脱贫攻坚是“输血”和“造血”的统一,是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的统一,是促进人的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是实现个人致富与共同致富的统一。大力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收官年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为此,要在四个有机结合上持续发力。
一是要在扶贫与扶志的有机结合中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扶贫最根本的是扶志。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农民这一头不热,建设新农村就会缺乏持久动力,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最终也持久不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他们感到建设新农村有奔头、有干头,让他们感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明天日子会更美好,进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一论述也完全适合脱贫攻坚。要帮助贫困群众自觉意识到,只要有志向、有目标、有追求,才会积极进取,去努力改变贫困现状,从而使生活充满希望。没有理想和志向,必然不思进取,一切依赖等靠要,在这种状况下,再多的物质资助和再好的扶贫政策,都不可能成为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要素。到头来,势必会出现一大批“扶不起的阿斗”。越是到了脱贫攻坚收官关键期,越是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自立、自强的心理,增强其内心的奋斗信念,鼓起人们积极改变现状的斗志,从而自觉地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将“要我脱贫,要我致富”转变为“我要脱贫,我要致富”,依靠内心的强大精神动力,强化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力量,发挥聪明才智,在迈向致富之路上奋力奔跑。
二是要在理想与本领的有机结合中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如果说,理想犹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指路明灯照耀着人们迈向致富之路,那么,练就一身高超的本领就会将理想转化为财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志大才疏和眼高手低,没有任何技能和本领,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只有将远大的理想和高超的本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永远摆脱贫困,挖掉穷根,成就一番伟业。为此,要将脱贫攻坚收官年作为学习教育年、技能培训年、本领提高年,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交通物流业、建筑业、餐饮业,以及需要农民工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信息、技能,都需要懂得实体经济如何与虚拟网络经济结合、物质产品如何与市场营销结合、产品质量如何与品牌形象结合,都要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咨询决策的能力、市场推销的能力、品牌建树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应对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要在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结合中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这个动力既是个体在致富道路上前进的动力,也是群体在致富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同时,必须看到,个体的内生动力,也只有自觉地融入到群体的内生动力之中,才能表现出坚毅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市场经济虽然注重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是离群索居的孤立个体,而是处于一定的群体中的社会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致富道路上必须发挥群体的力量,养成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心态,秉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发挥店多成市的优势,改变单打独斗,倡导和气生财,抱团发展和抱团致富。现代种植业、养殖业、交通物流业、建筑业、餐饮业等行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是在行业的共同体中不断发展的。脱贫攻坚收官年,必须大力倡导群体致富,坚持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构建将个人的“我”融入群体的“我们”,将单独的“个体”融入互帮互助的“共同体”的格局,培植起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责任共同体、使命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共享共同体。
四是要在本土与全球的有机结合中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并非都是先天不足和穷山恶水,并非没有自己发展的良好条件和优势,也并非不存在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可能。立足本土,就是要从本地的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既坚持立足本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弘扬优势、补足短板,又要善于总结和挖掘本土优势,扬长避短、量体裁衣,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善于念好山海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同时,要面向全球,主动关注国际市场。要坚持本土的也是世界的理念,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眼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发展中外合作经济,既在国内积极开拓市场,又向国外主动积极推介本土产业,努力将特色产业培育成特色产品,将特色产品打造成一流品牌,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