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陈金龙:深化党史研究 坚定“四个自信”

时间:2021/4/8 13:38:57|点击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以大历史观深化党史研究,聚焦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历史成就、历史经验,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历史支撑,是新时代党史研究应有的取向。

  深化奋斗历程研究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不了解历史就难以把握现实、预测未来。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积累、历史选择的结果。深化党史研究,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有利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的结果。深化党史研究,阐释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也就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这些原因包括: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中国人民是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力量;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苏联的援助和支持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因素。讲清楚这些因素,也就阐明了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化党史研究,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正确认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理论渊源、文化基础,也有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党史研究,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守正创新、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内在结构,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历史积累、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华民族制度创新的传统智慧与力量,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历史底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抗日民主政权的制度发展,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确立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党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深化党史研究,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创新的历史积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制度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度的变革发展的历史脉络,阐释国家制度优势的历史积淀和历史渊源,有利于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结果。深化党史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展现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明晰革命文化的形成脉络、基本内涵,诠释革命文化的当代传承;阐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渊源、构成和特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深化历史成就研究

  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是党史研究的重要任务。深化党史研究,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维度总结历史成就,能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事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进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成就的集中体现。深化党史研究,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作出的历史贡献,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方针政策、推进贯彻落实的机制,诠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可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深化党史研究,能从100年的时间维度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70多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一系列根本性转变: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系列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集中概括和生动体现。新中国史是党史的延伸拓展,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史研究,全面总结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现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给国家面貌、中华民族面貌、人民群众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并将新中国发展成就置于国际背景下进行评价,反映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能从70余年的时间维度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实践检验。改革开放史是党史的精彩篇章,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研究,厘清改革开放的历程和阶段,诠释改革开放发生的内在逻辑,说明改革开放发生的基础、动力、策略和外部条件,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能从40多年的时间维度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支撑。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将中国共产党史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背景下进行评价,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担当,能从国际维度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支撑。

  深化历史经验研究

  历史研究既要呈现历史,更要解释历史,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智慧,用历史启迪未来。深化党史研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制度建构、文化传承的历史经验,能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历史智慧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中国国情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从道路选择的实践来看,立足国情是道路选择的基础,人民群众是道路选择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道路选择的根本保证。深化党史研究,在回溯道路选择历程的基础上,阐释道路选择的依据和方法,阐明历史积累、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在道路选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诠释如何依据历史积累、文化传统、现实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确立发展目标;阐明人民群众在道路选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诠释如何依据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选择发展道路;阐明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选择过程中的举旗定向作用,诠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国情出发、依据人民意愿选择发展道路,有利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从这一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来看,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变化,适时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智慧。深化党史研究,追溯这一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再现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变化的历史轨迹,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理论创新的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实际上指明了决定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四重要素,即理论指导、社会土壤、文化根基、人民拥护。深化党史研究,诠释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呈现中国社会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阐明人民群众在构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过程中的作用,并揭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对人类制度文明的借鉴,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是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本土与外来的有机结合,诠释了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深化党史研究,阐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如何继承传统、立足当代、借鉴外来,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党史研究需要现实观照,现实也需要党史研究者深度参与。“四个自信”是以党史为重要基础的,深化党史研究,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历史支撑,是党史研究者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陈金龙)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