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普洱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时间:2018/3/13 17:13:19|点击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内核是价值追求。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段历史的内涵,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的魅力在于经过古老岁月的洗礼还能在世人面前娓娓道来、低吟浅唱。深耕文化魅力,普洱市走文化繁荣发展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更需要做大“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美丽文章。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化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清楚的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和方向。

  一是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今,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文化自信的力量越来越被重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弘扬,更要坚定信心,为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自信的立场。

  二是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是继往开来的发展,也是彰显党和人

  民开拓进取的决心。

  三是遵循文化建设方略和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文化立场,明确中国文化建设方向和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扬文化建设主旋律,坚持以问题导向,夯实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贡献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智慧,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应该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智慧!

  普洱市要紧紧把住时代脉搏,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示范区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开创普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普洱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诞生地,民族团结有历史、有传统、有血脉。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实现“率先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此为契机,奋力推进普洱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文化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盛国运才能兴盛,文化强大民族才能够强大。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强大至关重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这一时代义不容辞的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是对文化发展责任和担当。保持文化自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的第一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这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担当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优良的传统文化传到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建设文化强国。

  “绿海明珠”—普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9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普洱市民族传统节日有哈尼族十月年节、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普洱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顺应全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充分发挥普洱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民族文化强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文化条件。

  普洱市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时代性,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建议;促进民族古籍的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成果的出版,参与民族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民族文化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重视民族文化民间艺人的培养,组织举办重大民族文化讲坛、学术论坛活动;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发展特殊政策建议,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翻译的有关工作,指导有关科技科研工作。着力推进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调查、理论研究。编制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加强民族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全力推进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实施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支持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及传承,充分调动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促进普洱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推进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经济发展优势。突出普洱市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性,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理论研究,贡献民族文化工作者的智力。

  我们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有自信的基础。我们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我们的信仰是随着历史不断融合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思想的新的信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催发文化发展愿景

  普洱市作为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少数民族最多、唯一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的地市,山川秀丽,风物神奇,历史悠久,文化绚丽,自然资源富集、人文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潜力巨大。普洱文化在云南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普洱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科学意义。

  普洱市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普洱市的民族传统节日有哈尼族十月年节、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普洱市既有政治、历史文化意义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有反映傣族历史文化的孟连宣抚司署;还有《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民族歌舞。普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成就了如今普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财富。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普洱民族文化发展愿景体现为:

  (一)建立民族文化项目库,推动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示范。编制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加强民族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全力推进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实施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支持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及传承,建设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充分调动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促进普洱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开发一批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餐饮、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特色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推进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经济发展优势。

  (二)重点挖掘,提升民族文化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软实力。编制民族理论重大课题研究规划,编辑出版民族理论丛书。深化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工作,重点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和现实意义,彰显誓词碑精神在党性教育、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扩大誓词碑精神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历久弥新的时代影响。推出一批具有普洱特点的民族理论成果。全面总结示范创建经验,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服务。

  (三)加强文化交流,打造普洱知名文化品牌。建立民族文化对内对外交流机制,定期举办民族文化会展和文艺会演,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工程,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文化大通道。面向国内外打造一批独具普洱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的民族节日品牌,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土人情。搭建边境地区与境外相邻而居民族的文化交流平台。策划组织一批高水平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知名品牌。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普洱市民族研究应当立足普洱,放眼世界,占领民族文化高地,按照“十三五”期间普洱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以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为政治历史旗帜,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为契机,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示范建设的文化品牌,推动普洱市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工程,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推出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中国普洱五种少数民族丛书》)等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结合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推进舆情研究和智库建设。以民族政策研究为抓手和着力点,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应用研究。

  站在立足普洱,放眼云南,审视东南亚南亚的文化发展战略高地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普洱市民族研究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以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理论研究能够大有可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提升打造文化品牌,展现民族精神,努力打造资政、舆情、智库建设团队,把普洱市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为全市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四、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普洱市置身于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战略的中心辐射区域尤为突出。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和普洱市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的政策研究,推动民族文化基础研究和社会发展应用研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增强文化自信,在推进新时期普洱市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文化成果。

  

来源/作者:赵德文/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