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王京清: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几点认识体会

时间:2020/11/11 17:02:58|点击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从国内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篇布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我们昂首阔步前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从国际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个大变局的发展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因此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的工作报告,从11个方面总结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所做的工作。这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战胜了惊涛骇浪,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作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

  三是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9日下午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的重要讲话,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

  中央政治局工作的认识体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这一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甚至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不平凡的一年。由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向全党、向全国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令世人惊奇的满意答卷,其中有三个突出亮点。

  一是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最优秀的结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充分肯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是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对比,都说明我们党是伟大的,我们的制度是优越的。

  二是在领导抗击疫情的同时,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季度我们还是负增长6.8%,到三季度实现正增长,中国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作为主要经济体,既取得抗击疫情的战略性成果,又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增长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有我们中国一家。有人感慨地讲: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后的“十一”假期里,中国人民在忙于旅行,西方国家在忙于游行。

  三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今年年底能够完全实现脱贫攻坚战胜利,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初心,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始终在逐步消除贫困,剩下的硬骨头是在最近几年啃下来的。脱贫攻坚要在今年年底实现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五年来共有5575万人脱贫,在脱贫过程中,仅搬迁的人就达960多万,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联合国2015年发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全球到2030年要消灭绝对贫困,中国提前十年消灭了绝对贫困,我们为全人类消除贫困作出了贡献,提供了经验。

  对于“十四五”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体现了当今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符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符合解决我国社会面临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新要求。规划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规划中都有充分体现。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五中全会研究这个议题,专门成立起草组,由总书记担任组长,由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起草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规划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三是规划实施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今后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规划的实施,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是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要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就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的规划涵盖了这17个发展目标。可以肯定,规划实施,既能更好地满足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极大推动。

  贯彻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第一,要理解和掌握好“三新”要求,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三新”是辩证统一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完成新发展阶段的任务,必须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战略措施就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第二,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新发展格局概述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角度,理解主要和次要、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关系,绝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

  第三,保证粮食和能源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制造业强国,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基本路线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外,还有8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位是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习总书记说过,要把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如果没有粮食安全,天下就乱了。在能源安全方面,以科索沃为例,它事实上不是被美国直接炸垮的,而是因为电力设施被毁坏后无法生活而屈服的。目前,包括发动机、芯片等很多核心技术都不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应利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合力攻关,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并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成为制造业强国,这样才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有的同志在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简单地以第三产业占比作为依据,认为第三产业占比越高,发展越好。疫情之下,一些第三产业比例高的发达国家,却连急用的医疗产品都生产不出来,这也是疫情蔓延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一定要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实现双循环的前提和条件。

  第四,要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自我循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带来落后,这是我们从历史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成就,都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要在新发展格局下,继续坚持开放,在做好国内大循环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实施双循环,我们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就国内而言,我们在很多领域、很大空间,都有发展潜力。比如在交通方面,大家都希望出行更加安全快捷,只要规划、投资好高铁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加速人流物流循环,就能进一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土空间布局方面,之前我们面临的沙漠化荒漠化威胁很大,但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情况,如果把这些经验加以总结,很多沙漠化的地方都能开辟出很多可供利用的土地。总之,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有主有次,协调发展,既不能忽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也不能只强调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关起门来搞循环。

  第五,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把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变为现实,就要靠全党带领全国人民去干。从我们党的经验来看,规划能否贯彻落实好,干部是关键的因素。我们的执政骨干队伍,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核心骨干作用。要贯彻好人才强国战略,执行好党的好干部标准,贯彻好党的组织路线,为践行党的政治路线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