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
时间:2019/9/17 13:14:31|点击数:
中国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国。9月10—11日,以“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黄坤明、李强为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解开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
黄坤明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真诚相处、守望相助、命运相依,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积极为世界作贡献。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近14亿人口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贡献中国智慧。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创造了新的机遇。
黄坤明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共同风险挑战,需要我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搭建更多沟通交流的平台,开展更多平等互信的对话,不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为中国与世界的互鉴共赢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强指出,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上海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缩影,浦东由一片阡陌农田变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从一个侧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所拥有的独特政治优势,使中国发展动力更足、人民获得感更强、同世界互动更深,也必将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郝福满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中国过去70年的历史,解开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在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实践中,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改善宏观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至关重要。同时,中国十分注重融入世界、向世界学习,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增速迎来了新的飞跃。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认为,70年来,中国的发展不仅表现为GDP的增长,还伴随着显著的制度演进和人的全面发展。近20年来,中国牢牢把握住了知识和技术进步的机遇,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引进等各种办法,用比较短的时间学习到全人类过去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制度知识等,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未来,中国要更加注重创新,不断缩小同发达国家在原创水平方面的差距。
一带一路合作共筑世界繁荣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致力于为全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经合组织国别研究部门部长文森特·科恩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国际关注,它从中国一直连通印度洋和非洲,对带动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国内,“一带一路”贯穿东部、中部和西部,可以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哈立德·马哈茂德认为,中国不仅遵循国际秩序,而且是一个负责任的行动者。“一带一路”倡议打通了很多区域,开辟了一些新的连通渠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不仅发展自己的经济,还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为这些项目而获得了经济上的新活力,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责任感已经创造并将继续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提出,传统中国学聚焦于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着眼于“何以为中国”“中国何以能”等问题,有助于中国深化自我认知。但这是国别意义上的中国学,也就是“中国的中国”。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能体现中国学的文明内涵和天下担当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不仅体现为“中国的中国”,而且体现为“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王义桅呼吁,将“一带一路学”打造为新时代的中国学,并使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基础。
更好地向世界阐释中国道路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提出,中国最成功的探索和最伟大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非西方化的现代化道路,创立了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三大文明元素相互交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了西方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形式,但又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表示,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植根中国国情实际,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世界大势大局,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根据中国实际,着力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面对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世界,中国将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俄罗斯科学院教授罗曼诺夫认为,国际局势的最新趋势日益彰显出中国社会科学项目的重要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不但有助于中国学者在解释中国实践活动方面获得主动权,而且也有利于其在国际学术界赢得话语权。保护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反复出现,导致西方国家试图阻止中国“软实力” 的传播,并阻止任何来自中国的社会发展“替代模式”的扩散。在这一全新形势下,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强化中国的知识主权,并提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性。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
相比文明冲突论,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对话协商的文化传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认为,西方的现代文明已不再是一家独大,拥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俄罗斯文明、奥斯曼文化、波斯文明等古老文明都在重新焕发着生机。文明多样化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各国实现现代化有拉美模式、东亚模式、阿拉伯模式和中国模式。同样是市场经济,美国有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德国有国家和市场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中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明冲突的根源不是古老文明的现代复兴,而是单一文明的唯我独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古老文明蕴藏着化解现实困境的宝贵经验,凝结着追求美好未来的恒久价值。
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提出,《道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库,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创新在《道藏》中有清晰的体现。《道藏》将印度佛教的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思想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当时特点的新的哲学。这样的包容性,使得中国避免了西方特别是欧洲在宗教方面的战争。
中美关系引人注目。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表示,中美两国的交往为世界和平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目前,中美两国文化机构的合作非常紧密,这种互信和互动在将来的几十年里都会得到延续。中美一直在彼此竞争和合作,相信中美未来将延续相互依存的关系。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表示,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主题紧扣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今年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一方面要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强调新中国70年来在集中精力办好中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应立足于70年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进一步思考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和世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出席开幕式。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开幕式。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在开幕式上作演讲。获得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的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日本东洋文库研究部长滨下武志、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杜维明分别发表获奖感言。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承办。来自3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论坛。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代丽